最近實在被問的太煩了,特別寫一篇來介紹保膽取石手術,懶得看全文只想看重點的患者,先說結論(1) 適合作「保膽取石」的患者不多; (2) 保膽取石後膽結石復發的機率很高; (3) 這個手術已經被中國踢出專家共識且用詞強烈,「堅決反對對膽囊良性疾病實施保膽取石或保膽取息肉等治療」。(https://www.lcgdbzz.org/custom/news/id/bb8244c3-189b-4bd7-9e20-baab6197b746)
最近實在太多人問到自己適不適合保膽取石手術,這個手術其實不是近幾年才發展出來的手術,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有醫師這樣做,當時的做法只是因為當時這樣的手術比較安全,但在近20年來在中國又流行起來,這個手術的主要精神是只取膽結石保留膽囊,因為在中華文化認為膽是非常重要的器官,代表著勇氣。在中醫的概念,膽主決斷,在《素問.六節臟象論》說:「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 因受中華文化影響,中國人覺得膽是非常重要的器官,因此保膽取石手術最常做的國家是中國,西方國家幾乎沒在做這種手術,在英文文獻搜尋在幾乎都是中國學者,文獻上也是一面倒的說這個手術是個安全且低復發率的手術。但在中文文獻上搜尋就可以發現一些反對的聲音,在中國2021年膽囊良性疾病外科治療的專家共識裡就被認為保膽取石是不適當的手術,主要是因為復發機率高及保膽日後可能有較高機率膽囊癌的風險。
在英文文獻裡復發機率低 (2%~9%)的主因大部份是追蹤時間不夠久,追蹤時間大約在2-5年之間。但當時間拉長到5-10年復發機率可能高達40%以上,且愈年輕的患者有愈高的復發比率。但這些文獻基本上都不是設計很好的文獻,包含患者的適應症不一、術前的檢查不一及手術的方法不一,追蹤的時間也不夠久,很多病人也失去追蹤(可能復發跑去別的地方開掉?),而且愈來愈多的膽結石是因為飲食習慣西化造成,所以手術長期的風險及復發率還沒有很好的定論。當然如果強烈想保留膽囊的患者,這是一個可行的手術,只是不是一個常規的手術,而且手術的適應症很有限,包含
(1)有症狀的膽結石且最好石頭不要太多 (太多代表復發率高)
(2) 非急性發炎期
(3) 在超音波底下膽壁的厚度<5mm
(4) 膽的收縮功能正常 (這個收縮功能評估檢查就很難評估)
(5) 膽的結構正常可評估。
(6) 非膽萎縮的病人。
(7) 非膽結石的高風險族群。
手術步驟除包含把結石取出還要在術中用膽道鏡確認結石有全部取出,有些小石頭會掉在膽囊出口(Hartmann pouch),很難單用腹腔鏡或達文西就看的清楚,若要確石頭有完全取出,一定要用膽道鏡才能確欸,另外在使用膽道鏡時造成膽汁或膽沙四溢也是另外一個問題,而且在使用膽道鏡時也會增加膽囊結石掉進總膽管造成進一步膽管結石或胰臟發炎等併發症。
除此之外,造成膽結石最主要的兩個原因就是膽的收縮功能不良及高油飲食,若是飲食習慣無法改變保膽後結石復發機率還是很高,且膽囊切除基本上影響生活品質不大,也是一勞永逸的方法,這也是為什麼大部份外科醫師不願意做這個手術的原因。